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園林專業自1993年開設以來,始終堅持把教育教學放進區域發展的戰略空間加以考量,與時代同頻、與產業共振,緊緊圍繞生態文明戰略,自覺承擔起新時代“園林城市”“生態城市”對高素質園林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創新“崗課訓賽融通”人才培養模式,培育新時代園林工匠人才。
江蘇農林職院:這樣培育新時代園林工匠人才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校門(風景園林網配圖,來源學校官網)
以問題為導向,謀求變革
問題向來是探索與實踐的出發點,學校直面原有園林專業標準未細化到課程、技能標準,難以滿足園林新技術對工匠人才培養的要求;傳統園林人才培養模式單一、培養方法缺乏創新,難以全面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工匠精神;原有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機制以校內評價和課程考核為主,難以保障人才培養成效適應園林產業發展等問題,積極探索培育新時代園林工匠人才途徑,為城鄉綠色發展提供技術技能人才支撐。
以目標為導向,優化路徑
有問題就要一個個破解,學??茖W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創新實施“崗課訓賽融通”人才培養模式,使各項工作落細落小落到實處。
——開發園林工匠人才培養標準體系
將世賽園藝等項目的先進理念和技術標準融入人才培養標準,制定專業教學標準、實訓條件建設標準、技能大賽規程;分析職業能力和課程目標,繪制崗位能力—課程矩陣圖,制定課程標準;將工作任務從知識、技能、素養與工匠精神4個維度進行顆?;鸱趾拖到y化重組,形成適應崗課訓賽教學的若干個技能點,制定技能標準。形成人才培養標準體系,保障教學各環節緊密支撐園林工匠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引領高職園林類專業建設發展。
——創新“崗課訓賽融通”園林工匠人才培養模式
因產設崗確立“三崗位”,基于園林產業高質量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設置設計、施工、養護“三崗位”方向,實現因材施教。因崗設課定制“三課程”,根據崗位核心能力細化工匠人才能力指標,建成專業基礎課、崗位核心課、工匠頂石課等42門課程,實現崗課融通。因課設訓實施“三實訓”,運用虛實耦合的教學方法,通過虛擬造園掌握施工流程與規范、跟崗造園訓練單項技能、頂崗造園培養綜合技能,實現課訓融通。融賽于課開展“三大賽”,牽頭制定園藝等賽項省賽、國賽、世賽規程,將競賽規則、技術文件、評分標準融入課程,建成教賽結合課程11門,實現課賽融通?!皪徴n訓賽融通”模式培養了一大批“有匠心、會匠知、善匠技、勇創藝”的園林工匠人才。
——構建虛實耦合的實訓平臺
與“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江蘇中植生態農林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國家現代農林虛擬仿真實訓中心、世賽園藝賽項中國集訓基地,打造虛實耦合實訓平臺。同時,對接崗課訓賽的要求,建成“一園兩室三坊”實訓基地。
——打造工匠型混編教師教學團隊
聯合花王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美尚生態景觀股份有限公司等151家知名園林企業成立江南園林產教聯盟,制定人才柔性引進管理辦法,組建“名師工作室+企業工作室+大師工作室”工匠型混編教師教學團隊。
——建立園林工匠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機制
組建學生、教師、校友及用人單位“四主體”評價團隊,通過校內和校外循環對課堂教學效果、課程教學質量、專業人才培養水平、畢業生發展4個環節進行評價。校內循環評價由課堂、課程、專業3個評價環節組成,采用一單元評課堂、一學期評課程、三學年評專業的評價方法,保障單元教學目標、能力指標、畢業生核心能力組成“目標鏈”的達成。校外循環評價以內外部需求為評價標準,對用人單位進行問卷調查,根據調查結果修訂園林工匠人才培養目標,持續優化崗課訓賽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項項改革創新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并產生共振疊加的實際效果,使學校發展和人才培養迸發出澎湃活力。
以效果為導向,譜寫華章
學生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35人,人社部門“全國技術能手”稱號3人,“互聯網+”國賽金獎一項、銀獎兩項;獲江蘇省技能大賽一等獎52人、“技術能手”稱號4人、大學生創新創業一等獎5項。
園林專業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一項,獲江蘇省教學成果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各一項;牽頭制定國家專業標準7個,完成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項目兩項、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兩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一門。
牽頭制定的園林景觀設計與施工等國賽規程、《園林技術專業教學標準》和《園林技術專業實訓教學條件建設標準》被300所院校借鑒應用;“園林工匠”人才培養經驗被62所學校借鑒;參與制定全國《園林綠化工程項目負責人評價標準》,主編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園林綠化工程項目負責人人才評價培訓教材《營造技藝》。